曲有误周郎顾下一句,全句意思及前后句

admin 13 2023-09-30 08:58:55

曲有误周郎顾下一句笑浮生从容步

前后全句子:曲有误周郎顾,笑浮生从容步。

曲有误周郎顾什么意思?

成语出处 《三国志·吴志·周瑜传》:“瑜少精意于音乐,虽三爵之后,其有阙误,瑜必知之,知之必顾。故时人谣曰:‘曲有误,周郎顾。’”

意思是,周瑜听人演奏的时候,即使多喝了几杯酒,有些醉意了,如果演奏稍有一点儿错误,也一定瞒不过他的耳朵。每当发现错误,他就要向演奏者相顾,微微一笑,提醒抚琴者,错音了。因此有两句歌谣道:“曲有误,周郎顾。”

周瑜(175〜210年),字公瑾,汉族,庐江舒县(今安徽庐江县西南)人。东汉末年东吴名将,因其相貌英俊而有“周郎”之称。周瑜少年时即与孙坚之子孙策交好,妻小乔,有两子一女。建安十三年(208年)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。后图进中原,不幸于建安十五年(210年汁二月病故于巴丘(今湖南岳阳市),英年早逝,年仅36岁。因为周瑜精通音律。即使是酒后,周瑜仍能听出乐人演奏中很细微的疏失,每当这时,他总会回头一顾。所以当时有谣谅说:“曲有误,周郎顾。”

谁写过一首关于“曲有误,周郎顾”的诗?

这个是吴书中的记载,很难说是谁的诗,不过这里有类似的

听筝·唐 李端

鸣筝金粟柱,素手玉房前。

欲得周郎顾,时时误拂弦。

【注释】 玉房:弹筝女子的住处。

【简析】: 为了所爱慕的人顾盼自己,便故意将弦拨错,弹筝女可爱形象跃然纸上。相传三国时代的周瑜,二十四岁为建威中郎将,人称周郎,他精通音乐,别人奏曲有误,他就回头一看,当时人称:“曲有误,周郎顾。”此诗当然受到这个故事的启发。

筝是古代一种弹拨乐器,即今称“古筝”。“鸣筝”谓弹奏筝曲。题一作“听筝”,则谓听奏筝有感,就听者立题。从诗意看,以作“鸣筝”为有味。这首小诗写一位弹筝女子为博取青睐而故意弹筝出错的情态,写得婉曲细腻,富有情趣。

前二句写弹筝美人坐在华美的房舍前,拨弄筝弦,优美的乐声从弦轴里传送出来。“柱”是系弦的部件。“金粟”形容筝柱的装饰华贵。“素手”表明弹筝者是女子。后二句即写鸣筝女故意弹错以博取青睐。“周郎”指三国吴将周瑜。他二十四岁为将,时称“周郎”。他又精通音乐,听人奏曲有误时,即使喝得半醉,也要转过头去看一看演奏者。所以时谣说:“曲有误,周郎顾。”(见《三国志·吴志·周瑜传》)这里以“周郎”比喻弹筝女子属意的知音者。“时时”是强调她一再出错,显出故意撩拨的情态,表示注意到她的用心不在献艺博知音,而在其他。

清人徐增分析这诗说:“妇人卖弄身分,巧于撩拨,往往以有心为无心。手在弦上,意属听者。在赏音人之前,不欲见长,偏欲见短。见长则人审其音,见短则人见其意。李君(称李端)何故知得恁细。”(《而庵说唐诗》)其见解相当精辟。

此诗的妙处就在于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,抓住了生活中体现人物心理状态的典型细节,将弹筝女子的微妙心理,一种邀宠之情,曲曲写出,十分传神。诗的写法象速写,似素描,对弹筝女形象的描写是十分成功的。

上一篇:春光无限好的下一句,全句意思及前后句
下一篇:有奶便是娘的下一句,全句意思及前后句
相关文章
返回顶部小火箭